12月7日至8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4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在江南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以“故土新声”为主题,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览、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围绕乡村艺术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次活动由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主办,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承办。学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常务委员李文波参加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12月7日上午,“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4年会”开幕式在江南大学举行。出席年会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首任大使、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兼办公厅主任广德福,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月波,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刘晓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戴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维清,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等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400余位委员、嘉宾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开幕式上致辞。过勇在致辞中提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高校与乡村绝不是一种“单向的帮扶”,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乡村给高校师生带来了知行合一的机会、搭建了个人与社会的纽带、提供了身体与心灵的滋养。“可以说,乡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乡村。希望专委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联合全国高校人才共同推动乡村艺术建设向整体性、协同性、高质量方向迈进。”
过勇致辞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首任大使、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兼办公厅主任广德福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农耕文明构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乡村不仅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智慧,同时还是中华传统文化鲜活的传承载体。艺术创作需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乡村建设的美学理念亦应源自民间智慧。一切对美的挖掘展示和创造都要以农民为中心,把握农民对乡村发展的不同需求。这样艺术乡建才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乡村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广德福致辞
“产业振兴乡村:城乡融合促进共同繁荣”第4专题论坛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林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于历战、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皮永生、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文波、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曾令香、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经济系主任黄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处长孔令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张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宿志鹏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发言嘉宾合影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文波以“基于三堂三跨融合性人才培养的乡村景观设计创新与实践”为题,从省级一流课程《乡村景观设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入,分享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李文波做主题发言
李文波院长在圆桌论坛发言
李文波在发言中谈到,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从乡村真振兴到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容上的丰富。乡村也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阵地,通过课程的重构来探索如何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承载未来发展的希望。这门课程从单纯的传统设计保护到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到产业及文教公共设施建设,再到文旅设施等项目,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课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人才教育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了环境设计专业融合性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未来,《乡村景观设计》将继续探索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旅乡人、云乡人等乡村新人群差异化需求,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参与共建幸福和美乡村。在新农业、新文旅、新经济等新产业发展需求下,在课程实践中引入新业态、新模式的综合性设计方案。从乡村风貌设计到通过GIS和建模等技术,与企业合作构建智能可视化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数字基底建设,让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数字中国建设的乡村篇章中找到更多发展机会。
年会暨论坛参会嘉宾、代表合影
艺术与传媒学院:李文波
初审:徐茹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4年12月11日